| |||||
| |||||
2022年10月,從校園步入社會,從理論走向實踐,或是帶著對未來工作的滿腔熱血,或是帶著對海外生活的美好憧憬,加入到中國電建市政建設集團東非公司這個大家庭,來到了坦桑尼亞伍溫扎公路升級項目,成為了一名工程人,向著“國際工程師”這一目標不斷前進,用奮斗不止的腳步丈量青春。 初到項目,無論是坦桑尼亞的自然環境,還是項目營地的生活條件,都讓我覺得既是意料之外,又在情理之中。意料之外是在自認為已經做好足夠心理準備的前提下,還是被眼前的生活環境所觸動。情理之中呢,從自己選擇工程行業那天起,無論國內國外,就必須無畏工作環境的艱苦,積極投身于工程建設當中,為項目和當地建設添磚加瓦,所以要迫使自己很快對于吃、住、行等條件完全適應。參加工作之前無論是外出求學、兼職、還是旅游,都會覺得身在祖國,哪里都是家,直到自己離開祖國的那一刻,才有了對家的深深思念之情。值得慶幸的是我并非孑然一身、孤獨無依,最大的幸福莫過于身邊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戰友一同戰斗。 根據項目上老師傅的經驗,海外項目工作,適應期一般為三個月。對于正在進入第三個月的我來說,不知從哪天起,好像已適應了這項工作和生活。項目上同事大多為工作經驗豐富,深耕于海外多年的老師傅,在我剛來項目的時候,給予了我很多幫助。生活中,他們是長輩,當我出現情緒波動的時候,拉著我嘮家常,給我講述他們的海外經歷,不斷安慰和鼓勵我;工作上,他們是老師,當我遇到難題的時候,耐心給我講解,分享他們的工作經驗和管理方法,不斷敦促我和指正我。還有部分年輕同事,更像是朋友一般的存在,工作上互相交流,生活中互相幫助,讓平淡的海外生活顯得沒那么無聊乏味。和領導接觸下來,更是刷新了我以往對領導上司的刻板印象,像朋友一樣和你談心、關注每個人成長;每天會親自去現場指導工作,以實際行動言傳身教。整個項目不論是同事還是領導,正如我想象的那樣,我們身在國外抱團取暖,項目不僅僅是一個項目,更像是一個溫暖的家。 紙上得來終覺淺,絕知此事要躬行。在學校的時候,接觸最多的就是理論知識,實踐經驗少之又少,當自己真正走上工作崗位,開始著手工作的時候,缺乏工作實踐經驗的我總有一種空有一身武藝,卻無用武之地的感覺。這時候才發現理論和實踐結合的重要性,換一種角度講,工作經驗恰恰就是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技巧和方法。慢慢地開始有了壓力,擔心自己不能勝任這項工作,并且迫切的想要去學習東西,想一口吃個“胖子”,當自己出現問題的時候,又會陷于深深的自責。幸運的是,項目領導給予了應屆畢業生極大的包容和理解,沒有埋怨和指責,更多的是支持和鼓勵。記得項目經理語重心長地說:“趁著年輕一定要多學習,積累工作經驗。作為剛畢業入職的新員工,更應該端正自己的態度,不應自恃甚高,也不要妄自菲薄,要讓自己扎根于實際工作之中,踏實學習,虛心請教,快速成長,做好每一件小事,早日為項目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”。這也成為我對對自己后續工作的嚴格要求和對職業生涯的不懈追求。 我也相信自己能很快地融入當地環境、獨立開展工作。感謝領導的悉心培養,感謝師傅們的不吝賜教,我會始終秉承“認真、負責”的原則,努力學習、艱苦奮斗,將青春揮灑在“一帶一路”的偉大歷史使命中,用前進的腳步代替無謂的嘆息,用奮斗的青春書寫無悔的人生。 | |||||
[打印頁面] [關閉窗口] |
瀏覽: |